电路板清洗是电子制造和维修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,其必要性远不止于让板子看起来干净那么简单。其主要原因和不清洗的严重后果如下:
首先,电路板在制造过程中会残留多种污染物。助焊剂残留是最常见的,无论是松香型、水溶性还是免洗型助焊剂,在高温焊接后都会留下或多或少的离子残留物。这些物质在潮湿环境下会电离,形成导电路径,导致离子迁移,从而引发电路漏电、短路,甚至烧毁元件。焊锡珠和粉尘是另一种风险,特别是在高密度安装的板上,微小的锡珠可能在振动后脱落,造成短路。
其次,在运行环境中,电路板会积累灰尘、油污、湿气等污染物,这些会降低电路板的绝缘性能,增加故障风险。对于高压电路,污染物更是击穿和电弧的元凶。
如果不进行彻底清洗,将直接导致:
可靠性下降:潜在故障率大幅上升,产品早期失效(Infant Mortality)风险增加。
电气性能劣化:信号完整性受损,特别是高频电路,残留物会改变介电常数,影响阻抗匹配,导致信号反射、衰减和串扰。
化学腐蚀:助焊剂中的活性剂(如卤素离子)会持续腐蚀精细的铜线和焊点,造成开路或接触不良。
外观和用户体验差:对于可见的板卡,污渍会影响品牌形象。
影响后续工艺:如三防漆涂覆,如果板面不洁,三防漆的附着力会大大下降,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。
其中,干冰清洗技术为解决这些传统清洗难题提供了创新方案。传统清洗可能使用酒精、去离子水配合刷洗,但对于缝隙、BGA底部、高压元件下方的污染物往往力不从心,且可能带来机械应力或二次污染。干冰清洗则以非接触、无残留的方式,能高效清除各种污染物,包括顽固的积碳、老化助焊剂和粉尘,显著提升清洗后的电路板可靠性,尤其适用于对清洁度要求极高的航天、医疗、汽车电子等领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