干冰的供应和储存确实是实施该技术时需要 practical 考虑的问题,主要有两种模式,各有利弊,需根据自身情况选择。
模式一:外购干冰颗粒 (Bulk Delivery)
升华损耗:即使在最好的保温箱中,干冰也会持续升华,每日损耗率可能高达5%-25%。这意味着你永远无法100%利用你购买的量,无形中增加了成本。
供应链依赖:你需要确保供应商可靠,能按时送货。运输距离、天气、节假日都可能影响供应。
物流与搬运:需要管理干冰的订购、接收、储存和搬运,增加了人力成本和安全风险(搬运低温物质)。
颗粒质量:储存时间长的干冰颗粒可能变得不那么坚硬,影响喷射效果。
流程:从当地的工业气体公司或干冰供应商处购买预制好的干冰颗粒(通常是3mm或1.5mm)或大块(需自行破碎)。
储存:干冰必须储存在专用的保温容器(如聚苯乙烯泡沫箱、金属真空保温桶)中,以减缓其升华速度。
优点:设备初始投资较低(只需买喷射器)。
缺点:
模式二:使用内置式即时制冰机 (On-site On-demand Production)
无储存损耗:即制即用,100%利用,成本可控。
供应稳定:一个杜瓦罐可以使用很久,只需定期更换气罐即可,不受外部配送影响。
颗粒质量最佳:新鲜制作的干冰颗粒密度高、硬度大,喷射效果和清洗效率最优。
流程:干冰清洗机本身集成了一个制冰机(Pelletizer),直接连接一个液态二氧化碳 (LCO₂) 杜瓦罐。设备按需将液态CO₂瞬间制成干冰颗粒并喷射出去。
储存:液态CO₂储存在标准的杜瓦罐中,其保温性能极好,挥发损耗极低(几乎可忽略不计)。
优点:
缺点:设备初始投资较高。需要协调液态CO₂的供应(但与工业气体公司签订长期供气合同通常很稳定且成本可控)。
结论:对于清洗需求量大、使用频繁的PCBA制造厂,强烈推荐选择带有内置制冰机的型号。虽然前期投入高,但长期来看,它通过消除升华损耗、提供稳定供应和最优清洗效果,总体运营成本更低,生产流程也更顺畅。对于需求很小、偶尔使用的研发或维修站点,外购颗粒可能更经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