服务热线:185 7062 7934

行业新闻

NEWS CENTER

电路板清洗技术白皮书:迈向高效与环保的清洁方案

更新时间:2025-08-13 点击次数:9

在现代电子制造业中,电路板(PCB)作为电子设备的核心载体,其清洁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可靠性、寿命及整体性能。焊接残留物(助焊剂、松香)、灰尘、油脂甚至金属碎屑等污染物,都可能引发电路短路、腐蚀、虚焊或信号干扰等严重问题。因此,选择高效、安全、环保的清洗技术至关重要。本白皮书将系统探讨当前主流电路板清洗方法,并重点解析干冰清洗这一创新技术的原理、优势与应用前景。


一、 传统电路板清洗技术概览

  1. 溶剂清洗:

    • 环保压力大: 多数溶剂易燃易爆,VOC排放高,存在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风险,面临严格法规限制。

    • 安全风险: 需配备防爆、通风设施,操作人员需严格防护。

    • 残留风险: 溶剂本身可能残留,需二次清洁或干燥。

    • 兼容性问题: 可能腐蚀特定塑料件、标签或涂层。

    • 原理: 利用有机溶剂(如醇类、烃类、氟化溶剂等)溶解或剥离污染物。

    • 优点: 清洗速度快,对某些顽固油污效果好,设备相对成熟。

    • 缺点:

  2. 水基清洗:

    • 干燥要求高: 需彻底干燥以防水分残留导致腐蚀或电迁移,尤其对复杂、高密度板挑战大。

    • 清洗力局限: 对非极性油脂、某些高熔点助焊剂残留的清除效果不如溶剂。

    • 废水处理: 需处理含化学添加剂的废水,增加成本。

    • 可能引入水渍: 水质不良或干燥不充分易留下痕迹。

    • 原理: 使用水(常添加表面活性剂、缓蚀剂等)通过物理冲刷和化学乳化作用去除污染物。

    • 优点: 相对环保安全(无VOC或低VOC),运行成本较低。

    • 缺点:

  3. 半水基清洗:

    • 原理: 先用溶剂乳化污染物,再用水漂洗,最后干燥。

    • 优点: 结合了溶剂强清洗力和水基环保性(相对纯溶剂)。

    • 缺点: 流程复杂,设备投入高,仍需处理废水,干燥问题依然存在。

  4. 超声波清洗:

    • 原理: 常作为溶剂或水基清洗的辅助手段,利用高频振动在液体中产生空化效应,增强清洗效果。

    • 优点: 对缝隙、微小孔洞内的污染物有较好清除能力。

    • 缺点: 需结合清洗液使用,对脆弱元件(如晶振、微机电元件)有潜在损伤风险(空化冲击力),需精确控制参数。


二、 创新突破:干冰清洗技术详解

干冰清洗(又称低温喷砂或CO2清洗)作为一种革命性的非研磨、非导电、非破坏性清洗技术,近年来在精密电子领域,尤其是电路板清洗中展现出巨大潜力。

  • 核心原理:

    1. 动能冲击: 将食品级固态二氧化碳(干冰)颗粒(通常直径30-300μm)在压缩空气(或其它惰性气体)驱动下高速喷射至待清洗表面。

    2. 低温脆化: 极低温(-78.5°C)的干冰颗粒使污染物(尤其是油脂、粘性残留物)瞬间脆化,降低其粘附力。

    3. 微爆升华: 干冰颗粒撞击表面后瞬间升华(固态直接变为气态),体积急剧膨胀近800倍,产生局部“微爆炸”,将脆化的污染物彻底从基底上剥离。

    4. 气流清除: 压缩空气流将剥离的污染物吹离表面。整个过程仅留下待处理的污染物,干冰本身消失于大气。

  • 在电路板清洗中的独特优势:

    • 无二次污染/无残留: 干冰颗粒在撞击后完全升华,仅留下被清除的污染物本身,无需后续溶剂清理或干燥步骤,杜绝化学残留或水渍风险。

    • 非研磨、非破坏性: 干冰颗粒柔软,升华过程不产生硬性摩擦,不会损伤精密的焊点、丝印、铜箔、元器件或基底材料,尤其适合清洗BGA底部、细间距引脚等敏感区域。

    • 非导电性: 干冰颗粒和气态CO2均不导电,清洗过程可在设备带电(需极端谨慎并专业评估)或断电状态下安全进行,无短路风险。

    • 环保安全: 使用食品级CO2,无有毒有害化学物质,VOC为零,符合最严格的环保法规(如RoHS, REACH)。不可燃,显著降低安全风险。CO2来源于工业副产品再利用,实现碳循环。

    • 无需拆卸: 对于在线维修、局部污染或大型设备中的电路板,可实现原位清洗,大幅节省停机时间。

    • 高效彻底: 能有效清除松香、助焊剂、油污、灰尘、积碳、脱模剂等多种污染物,尤其擅长处理缝隙和复杂几何结构内的残留。

    • 运行成本可控: 主要消耗品仅为干冰和压缩空气,无废水处理、溶剂采购或高昂的废物处置费用。

  • 应用场景示例:

    • SMT产线焊接后助焊剂残留清洗。

    • 返修/维修中去除旧锡膏、助焊剂或维修残留。

    • 清除PCBA组装过程中的指纹油脂、灰尘。

    • 电力电子设备中清除积碳、油污。

    • 精密仪器、航空航天电子设备的定期保养清洁。

    • 去除封装、测试过程中引入的污染物。

  • 考虑因素与局限性:

    • 设备投资: 专用干冰清洗设备(制冰机或储罐、喷射系统)的初始投入相对较高。

    • 噪音与飞溅: 喷射过程会产生噪音,且剥离的污染物可能飞溅,需在封闭或半封闭工作间操作,配备个人防护装备(护目镜、耳罩)。

    • 干冰存储与供应: 干冰易升华,需有效保温存储或现场制备,供应链需保障。

    • 表面温度影响: 极低温可能对某些极端温度敏感元件(非标准情况)有潜在影响,需评估。

    • 静电控制: 高速气流可能产生静电,对ESD敏感区域需采取额外防护措施(如使用离子风)。

    • 参数优化: 需根据污染物类型、基材、清洗要求调整干冰颗粒大小、气压、喷射距离、角度等参数以达到最佳效果。


三、 技术对比与选择建议

特性溶剂清洗水基/半水基清洗超声波清洗 (辅助)干冰清洗
清洗效果优 (特定污物)良-优优 (微孔)优 (缝隙/复杂)
环保性差 (高VOC)取决于介质优 (无VOC)
安全性差 (易燃易爆)优 (不可燃)
残留风险中-高中 (水渍)取决于介质极低
干燥需求是 (关键)
基材损伤中 (化学腐蚀)中 (空化损伤)极低
设备成本中-高中-高
运行成本高 (溶剂/处理)中 (水/处理)中 (干冰/气)
原位清洗

选择建议:

  • 对于高可靠性要求(如军工、航天、医疗)、复杂结构板、ESD敏感区域、追求极致环保、需在线/原位维修清洗的场景,干冰清洗是极具竞争力的首选方案

  • 传统大批量、标准化产线,若污染物相对简单且已有成熟合规的溶剂/水基清洗线,可继续优化使用,但需持续关注法规和成本。

  • 超声波清洗作为强力辅助手段,需谨慎评估对脆弱元件的风险。


四、 结论与未来展望

电路板清洗技术正朝着更高效、更环保、更智能的方向发展。干冰清洗技术凭借其无残留、非破坏、非导电、本质安全环保的颠覆性优势,已成为解决精密电子清洗难题的尖端方案。尤其在高附加值、高可靠性电子产品的制造与维护领域,其价值日益凸显。

尽管存在设备投入、参数优化等挑战,但随着技术的成熟、设备成本的下降以及环保法规的持续收紧,干冰清洗的应用范围必将迅速扩大。我们建议电子制造企业积极评估干冰清洗技术,将其纳入清洗工艺路线图,尤其是在新产品设计、高可靠性产线建设和绿色制造升级中优先考虑。拥抱干冰清洗,不仅是提升产品品质的关键一步,更是践行可持续制造、履行环境责任的明智之选。

本白皮书旨在提供信息参考,具体工艺选择需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严格验证测试。


未来趋势: 干冰清洗技术将与自动化(机器人集成)、在线监测(清洁度实时反馈)、人工智能(参数自优化)更深度融合,进一步提升其在智能工厂中的效率和可靠性,为电子制造业的绿色精密清洗树立标杆。


返回列表
  • 服务热线 185 7062 7934
  • 电子邮箱

    liudong0852@163.com

扫码加微信